实验项目介绍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实验教学项目简介 >> 实验项目介绍 >> 正文
工业文化遗产复原及设计应用虚拟仿真实验

工业文化遗产,对于城市社会文化影响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参与工业文化活动中群体思想意识及其作用下的社会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建筑及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地域工业文化的时代印记和使命担当提供了中国工业遗产再利用的柔性支撑与精神动力。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曲折实践体现了“中国特色工业文化遗产”价值必然承载不同于西方理论体系的价值因子,新中国工业遗产的社会意义,在于承载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合历史实际、合国情实际。本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的教学要求下,一方面指引学生认识中国建筑,回顾中国历史,补充建筑文脉演进与中国社会发展的交叉认识问题。一方面指导学生认识中国社会,指导本地实践,围绕现实问题进行设计创作与改造问题。

由于国内工业遗存现实矛盾空间关联度较低、相关学科体系壁垒导致问题“孤岛化”,加上目前各遗产地保护利用策略的“各自为政”阶段, 理论与现实的反差(西方引导的工业遗产保护理论与中国工业遗产目前发展同质化、不够高效的现状)、 政策与实践的落差(相关学科之间理论及实践内核不一致,并缺乏共识指向的情况下,无法凝成合力指向国家价值)、同类遗产对比下的差异(全球视野下中西方工业化发生、发展的不同支撑动力未得到深刻剖析与利用),导致中国遗产地空间活力与工业遗产“独有价值”的匹配方法一直未得到较好的解决。本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围绕环境设计专业学生面向的重点社会设计领域“工业遗产”进行实验设计,结合本专业理论课与设计课,提升对重点领域问题的认识、分析、实验、设计,以“单点突破”模式解决教学手段问题,时空可达性问题,师生交流瓶颈问题。